
时间:2023-04-04 11:46:29来源:热腾公益 原创点击数:1274
英杰戏剧课
你第一次接触戏剧是什么时候?相信这个问题会问倒很多人。戏剧这个词,对不少人来说略显陌生,最近北京蒲公英学校有一群四年级的同学,在【英杰阅读计划】2023年开设的支教课程——“英杰戏剧课”中,从小学阶段就深度参与了戏剧体验。
01
联合原创的戏剧课
有别于以演绎经典戏剧作品为主的戏剧课程,“英杰戏剧课”采用联合原创方式——支教老师作为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,引领学生掌握“戏剧”这门工具。并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素材,师生共同创作体现学生特点的原创舞台剧。
“英杰戏剧课”鼓励孩子们释放天性,在舞台上自由表达,并藉由戏剧艺术令成长的烦恼得以正视,得以释怀,得以升华。
支教课老师郑旭是多年从事⾮职业戏剧的戏剧⼈,有丰富的舞台剧创作及戏剧教育经验,司徒志岚是动画编剧,曾主持儿童公益类项目,服务过全国各地十四所中小学。他们都是热衷于集体即兴创作的创作者。
支教课老师郑旭
支教课老师司徒志岚
02
“做自己”的课堂
课刚开始不久,有部分学生坐不住了,有的在窗帘后钻来钻去,有的满地打滚,还有不少在座上窃窃私语。对于孩子们的表现,支教老师不作任何评价,而是用击鼓,跺脚,拍手等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,渲泄他们充沛的精力。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了不借助语言,仅通过“节奏”就能感知到他人的情绪。
戏剧课刚开始时的课堂实拍
继而,老师通过不断地提问和提示,让孩子们思考作为一个演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,自己靠什么来演戏,能否意识到“观众”的存在,什么是好观众……
课堂进入具体的表演训练,孩子们跟随绘本《生气的亚瑟》,专注体会“生气”这种情绪如何一步一步形成毁灭性的结果。在讨论时,老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“生气”,鼓励他们上台发挥。观看孩子表演时,老师敏锐地觉察到一个男生的真实心态,建议他,先用“自己的方法”,再用“老师的方法”让大家“看见”他。
孩子们在课堂上开始专注、投入、感受、表达
于是他敲鼓,呐喊,旋风般地转圈,在舞台上来来回回埋头奔跑……表演结束后,观众们评价他的表演很精彩,有感染力,因为“真实”。
在第二次课里,孩子们开始进入角色创造,比如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铅笔,将这支铅笔认作是代表自己的一个角色符号。老师解释到,借由这个角色符号,大家可以抛开现实中的许多顾虑,轻松畅快地表达。
用“故事”来转化现实
课堂上,支教老师现身演绎如何用“故事”来转化现实中的遭遇。两个男生爆发了小摩擦。面对突发的课堂事故,老师把其中一个男生带到舞台上,面对观众坐下,先是耐心地分享了自己的童年故事。听着故事,男生的愤怒逐渐平复。在老师启发下,男生向观众讲述了自己跟一张游戏卡的故事,关于一段因误会差点破裂的友谊。在故事里,游戏卡失而复得,他跟好友也冰释前嫌。故事讲完,男生露出了腼腆的笑容。
戏剧课堂实录
藉着绘本《你真好》,有男生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求与失落。老师鼓励他在舞台上与他想交往的两个同学进行沟通和表演。将愿望和理想赋之于舞台,是干预现实的一种方法,也是自我创作带来的安慰。
戏剧课堂实录
04
让戏剧课打开孩子的想象
北京蒲公英学校创立于2005年,位于来京务工人员聚集的南五环,是北京市第一所经政府批准的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,是一所民办非营利性的、公益性质的平民学校。
热腾公益【英杰阅读计划】2023年在蒲公英学校开设了支教课程——“英杰戏剧课”。设计教学方案的初衷,是为了帮孩子们建立自己的“戏剧空间”,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剧作品,以承载他们的性格、释放他们的情绪,激发他们的想象力。
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
课程计划在2023年3月-6月,在蒲公英学校开展“英杰戏剧课”12次,只带着基本框架上课,对于结果没有过多预设,教学方法会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作调整,这是热腾公益一次因材施教的课程探索。
陪伴的关系平等自由,陪伴的当下身心投入,陪伴的时长尽量充足,陪伴的果实在师生相处中自然成熟,这些是 “英杰戏剧课”尽其所能想实现的。欢迎有志于趣味阅读、人文思考和艺术实践的人士加入“英杰戏剧课”志愿者队伍。
扫描二维码
加入志愿者队伍
本文图文为热腾公益志愿者原创,著作权属于原作者所有,如需转载、使用请与热腾公益联系。
03